少見卻無比重要的題材,光看簡介就不能放下的一部片...

評語:直達人心的電影!用非戰區社會最能貼近的家庭為主軸,雖沒有大量warzone畫面,卻能清楚感受到傷痛。

A Thousand Times Good Night  

年份:2013

導演:Erik Poppe

製片公司:Paradox Spillefilm, Newgrange Pictures...

劇情簡介:

蕾貝卡是頂尖的戰地記者,為讓世界看到真相而挺身進入戰區拍照,不幸被炸傷的她在返家後,漸漸承受不住害怕失去他的痛的家人,終究在彼此間需要著溝通...

 

如何能跟在新聞上的真實痛苦畫面做區隔?難道世界看到慘無人寰的照片與影像,不夠嗎?『一千次晚安』直接點出答案...不夠。

就像蕾貝卡在劇中嘲諷地說到人們對八卦的興趣遠遠超過對戰地新聞或不人道事件報導的興趣,這個世界一向選擇對不堪入目的悲傷事情採取不聞不問、不知道最好的態度,也因此我認為一千次晚安的成功,影響絕對是非常深遠的...因為他讓人們願意轉頭回看了。就像蕾貝卡單純希望他的照片能夠讓人們在看報紙喝咖啡時停住,並因感受到照片中的情感,開始關心這些議題,而不是任由政府或財團操控玩弄,一千次晚安絕對有以此為出發點,希望戰地記者的照片可以“worth it”。

但這部片一開頭就讓蕾貝卡炸傷,接下來大部分的時間,我們看到的不是蕾貝卡單獨在戰場上努力拍照,而是他面對家人,跟家人懼怕他死亡這件事時,所必須發揮的勇氣與信念。全片的角色都很能讓人理解,即使深知蕾貝卡的所作所為之偉大,他的家人的痛苦卻也如此的顯而易見,讓人深深為他們難過...本片高超的手法之一,莫過於將家庭的conflict,轉移到戰場上去,即使我們還是不認識任何一個戰場上的痛苦難民們,我們卻能開始透過蕾貝卡與他們連結,透過照片...跟蕾貝卡身上、一般人缺少的憤怒與勇氣,去感受。我可以深刻感受到喀布爾的荒瘠與都柏林的豐饒自然,所形成的強烈對比,也可以體會到蕾貝卡女兒史黛所說的...擔心家人的痛苦與生存戰場的痛苦,戰場上的人比他更需要他的媽媽蕾貝卡...

結局蕾貝卡重回戰場,看到更加慘絕人寰的畫面,所帶給他的痛苦...呈現在觀眾眼前,是從新聞上無法看見的、戰地記者的傷痛。這部片就是在說鏡頭之後,戰地記者的故事,非常發人深省...也非常真實卻又巧妙地安排劇情,呈現出痛苦與不安的漂浮,撼動人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hecom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