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名稱:屍速列車(釜山行)/Train to Busan

年份:2016

導演:延相昊

驚悚刺激真情感人指數:★★★★★

 

無雷短評:緊湊、純粹、紮實,要拍出一部好的商業災難片,把這三個點做到好,就是上乘之作,而屍速列車除了以上三點,還巧妙從觀眾視角著手,混入了意料之外的感性戲碼。同時無論是攝影、演員、配樂、剪輯節奏、劇情走向、主題呈現、對比鋪陳手法...等,個人認為都具備穩定的成熟感,一衝一停的調度掌控簡直完美!並非一味地感官疲勞轟炸,個人真的很欣賞這一點~不過最喜歡的部分,大概還是用可以跟好萊塢比拼的技術,拍出了只屬於亞洲某種情感吧?如果我是韓國人,說不定可以看到更多隱含的意義,但即使看不出來,本片也含有普世的價值。在商業片的範疇裡,真的是極俱有層次質感的作品。

 

 

 

 

 

--------------我是良心有雷分隔線-------------

讓我們再多空個幾行

 

 

 

 

 

 

好開始吧~說實話一直到在進電影院的幾天前,我對這部片都還是略懂略懂而已,如果口碑沒有熱烈到快燒掉半個台灣,我可能不會像被殭屍追一樣地奔向電影院。不過其實台灣口碑還沒熱起來之前,對今年韓片深感奇異的我,就已經非常有興趣了!畢竟聽到“在飛速列車上活人vs殭屍之父親與女兒的情感戲”這樣的影片介紹,不覺得很想看嗎?!?!人性這兩個字一彈出來,我就只有註定被打中的份。

 

乾淨純粹的活屍片

其實我個人根本沒看過幾部活屍片,陰屍路是拒絕往來戶,動作片、災難片、這邊炸那邊爆的片,總之就是看的很少...所以如果有人覺得這部不夠精彩刺激,我真的是難以評論,至少我覺得很驚悚還被嚇得蠻開心的(抖)。不過好歹我還是有看過幾部....嚴重造成我心理陰影的恐怖片orz,所以這部片沒有濫用血腥暴力,對我而言很加分。整部片的恐怖元素,著重在殭屍吃人、殺人這件事上,赤裸的死亡威脅、致命的兇殘手段,光這個簡單的元素,就已經營造出很好的恐怖氛圍,更不用說是整列車、好幾個城市的殭屍群,一窩蜂地衝上來,我看他也不用長得多噁心,我就快要被嚇死了。而且那些殭屍也不會虐殺人類,衝上來就是咬脖子,乾淨俐落,血也不用撒太多,你看我們歐巴碩宇的襯衫還是蠻白的。基本上,個人認為本片的恐怖感完全建立在不知何時會如殭屍般撲上來的死亡、以及死掉之後身體會喀拉喀拉變形成殭屍的這兩點上,直接激發出很純粹、很自然的恐懼與逃跑反應,再加上一點恐慌、人性醜惡、爆炸,跟傑出的事發地點(列車),非常簡單卻穩固的打好的恐怖基礎。

 

做到超越滿分的老梗

老梗的部分不外乎有幾點:

1. 疫情爆發導致大批殭屍湧現

2. 末日之中只有少數人被給予存活機會

3. 少數人會呈現出幾種人性狀態,主角通常會擁有改變的機會

4. 列車列車列車(動作災難營造緊湊的不二選擇)

可能還有更多,但就以上幾點來說一下。首先是疫情爆發導致殭屍出現,非常老梗,但因為很合理,也很符合所謂因人類愚蠢而走向末日的這一設定,充滿無限塑造力,所以殭屍片用這梗很正常。不過我很驚訝《屍速》幾乎沒有交代任何有關疫情來源跟事後控管的部分。片中有討論到的地方,只有兩個部分。一個就是某政府官員說著狗屁倒灶的話,同時民眾自己從網路找到與官方發言完全背道而馳的真相,這邊或許有點到政府的無力以及控管的失敗,但大部份的時候,就跟失去聯絡無法掌控狀況的行控中心一樣,列車上的人無從得知到底哪個城市是安全的,鏡頭完全沒有拉到政府層級的人物,甚至幾乎沒有指出軍方(意即政府)的處理態度、方法、進度,我有點小驚訝,但覺得這樣也很好,因為這就是製作方特意集中在平凡人視角上的證明,不過並非這樣就把政治這因素剔除在外了,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就會產生政治,片中的客運營運長大叔,為求自保煽動利用他人,在第15節車廂的對峙戲碼裡,已有分裂與分國的的概念存在,不過這邊我先不多加贅述了。

第二個有稍微交代疫情來源的部分,是金主任打給碩宇的那通電話,內容提到病毒的來源,是碩宇他們基金公司炒作重生的企業,說實話我覺得這一段蠻多餘的,碩宇知道之後咧?也沒怎樣啊!光就在列車上與人的互動,所謂道德良心的議題就有充分的展現了,在這種時候拋出一個超出平凡人視角格局的點,是要指出社會的崩解是每個人平日無心卻殘酷的舉動導致的?但拉到社會體系上的格局來討論的話,資訊又太少了,區區一個基金公司不會是唯一源頭,總之我滲不透這個安排的用意= =....

再來討論只有少數人被給予生存機會,這邊就要說我很愛的一個片段,就是列車要發動前,鏡頭快速帶到之後會舉足輕重、共患生死的幾個人身上,並用簡單扼要甚至可說精煉的手法,交待了人物的關係與性格。這一手法真的很老套,但掌控到如此不拖泥帶水,卻仍明確且讓觀眾抓住的地步,請讓我佩服的五體投地。

然後是本片擊中我的大點 - 人性。這個點的評論,網路上應該多到炸翻,所以我不是很想再多贅述...基本上人性的安排與對立,也是老梗,但因為劇情安排調度,所以如同列車發動前的人物介紹片段,是上乘之作。醜惡、善良、恐懼、內疚、愛...在面臨生死關頭,坦誠相見。而主角會擁有改變機會,從一開始碩宇關了善良夫妻檔的門,到眾人關上了碩宇他們的門,兩者間的對比很強烈,碩宇從原本認為在此環境下,人是可以被諒解只顧自己的,到後來大聲質問為何不選擇讓更多人得救,轉變一覽無遺。

是說這邊想私心大喊一句....夫妻檔裡的大叔你好帥啊啊啊啊啊啊!!看到你就會覺得浪漫的人都死得早(喂)。這邊我要穿越到柯南,新一曾經說過一句話:「...幫助人的理由,基本上是不需要什麼邏輯性的思考,不是嗎?」....Okay大叔這句給你用!不覺得是為你量身打造的嗎這句話?!?!總之你幫秀安妹妹一拐子打飛殭屍的那一幕,就。是。帥。翻。了!

現在回到老梗段落的最後一點 - 列車。開得飛快、空間窄小、車廂與車廂之間能夠相連卻也能夠隔開、線行結構,這些元素都是本片選列車的原因,也是造就這部片緊湊效果的一大功臣。一開始活人與殭屍一前一後,之後下車(他們下車時我就覺得...如果他們不回車上我會覺得被騙了),導致角色被打散,分成三組...也就是多條線路,製造出複雜度以及更多的剪輯選擇空間。然後此時列車的線行結構配上用場,三位男子要從第9節車廂,殺到第13節救人,再一起逃向第15節車廂。一節一節的車廂是未知等著他們,像是滿載少年棒球隊友的車廂,是個出人意料的情況。殺過一節之後可以中場休息,一衝一停,同時間還能搭配到列車過隧道這一點,讓車內車外都有分段,這種設定上的複雜度比起單純的戰鬥與殺戮要來的有緊張感,畢竟殭屍的動作很單調...一直把他們推開跟打飛...其實會膩。不覺得那種大氣都不敢喘一下、安靜爬過車廂的緊張感還比較強烈嗎?本來預期會是一場轟轟烈烈的戰鬥,結果殭屍夜盲,變成要超安靜的通過,強烈對比的反差手法,搭配前述的一衝一停,對心臟真的很不好但是很厲害啊!

 

孩子你要活下去

今天這部片如果是好萊塢的片子,碩宇大概就不會死掉了,或是結尾可能會是人類還有救,血清做出來了什麼的。但《屍速》的結局是未知的。釜山擋住了初步攻擊,然後呢?不過結局仍舊算有希望,畢竟活下來的孕婦與小孩,很明顯可以解釋成未來。

但這邊我不想講最終結局,我想講害我不小心眼淚滑出來的碩宇摔車片段。這邊就是我在無雷短評裡提到的亞洲情感!碩宇不是英雄,雖然他改變了,但英雄獎想必大家都覺得應該頒給老公大叔(擦淚)。碩宇一心要拯救的,一直都只是他的女兒,他在成為殭屍的那一刻,對不起我覺得有點諷刺的,或許也真正成為了一個父親。事件發生的這整天,其實是秀安生日這一點,個人覺得蠻重要的。一開始碩宇只是記得日期,但是他從不記得內容,他不記得他送過的禮物,他不知道秀安想要什麼。但在經歷生死之後,他又跟秀安提到生日時,他是真心要為秀安達成願望了,他會陪在秀安的身邊,不是一個虛有其表的父親,空有肉體與金錢,彷彿殭屍一般的存在,而是滿心的關懷與愛意,誠摯的想著女兒,即使最後肉體被感染而失去了也無所謂。在被徹底感染之前,碩宇一人走到車尾,大哭之中一邊被病毒侵蝕、一邊想到女兒出生時的畫面,生日的意義在那一刻完整,不論是死裡逃生的秀安、還是重新獲得父親身份的碩宇,皆是重生。

為何我會覺得這邊是亞洲情感呢?因為如果是歐美片,總覺得...秉持著主角不死或死後成英雄的設定,他要面臨的會是摯愛被感染,要不要殺他的這種選擇,而不是碩宇最後選擇在感染後,自己從車上倒下去這樣(順帶一提那個鏡頭很美)。而好萊塢的父女情感,通常也是老爸去救那個老是不幸跑到災難地的女兒,最後都有得救這樣,比較沒有那種“孩子,你要活下去”,這種較為強烈的傳承感。

 

結語

商業片中的上乘之作,雖然有幾個點會讓我掉出去一下,例如最後在火車頭上,人渣大叔被感染並攻擊碩宇他們那邊,大叔一被完全感染,鏡頭就拉遠到長距離,拍整部列車行進而碩宇被攻擊,這邊...為什麼要拉遠?感覺反而讓大叔完全感染時猛一抬頭的驚嚇感斷掉了,畢竟我們已經知道車上的狀況,拉遠其實....不太有必要,也不是說向大批殭屍追車畫面那樣,拉遠可以提升那個人數、氣勢、震撼感,這個畫面我會想剪掉= =。咳....好拉不小心說太多,撇除這種非常小的點,我真的真的很入戲,而且非常非常喜歡這部電影!娛樂效果超越滿分~紮實的劇本與電影語言的運用,有層次的結構提供觀影後的討論空間,值得一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hecom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