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名稱:情書/Love Letter

年份:1996

導演:岩井俊二

唯美純愛動心指數:★★★★★

 

說實話,情書的劇情並不複雜,也沒有什麼刻意的轉折或鋪陳,也因此這篇心得就不做無雷與有雷的區隔,將隨心情書寫。不過還未看電影的人,個人是建議看完電影再看評論,比較不會有先入為主的狀況,也可以保有自己與電影初識的機會。看過的,歡迎繼續往下閱讀。

橫跨20年後再度登上大銀幕的情書,在純愛電影中有著堪稱教主等級的地位。想想我對這部電影的認識,也就是這樣一個抬頭景仰的狀況。問到日本純愛電影的推薦,甚至是亞洲愛情電影前十名,情書都默默保有一席之地,即使如此我並未特別想朝聖這部電影,如果不是中山美穗小姐親臨台灣的舉動,實在太過浪漫暖心,或許我又將與這部經典錯身而過。如今看完電影,只能說...真高興我沒有錯過(笑)。

老實說,這部片並不是什麼看完醍醐灌頂的神作,甚至可說是純愛到了極致,非常唯美、甚至有點飄渺。在這個後現代的世界裡,我會說它帶起的力量,或許也不過就是一種懷舊感...但好奇妙啊,觀影的時候,我想不起來任何事情,我無法理智的判斷他的攝影、技術、演技、劇本、音樂等元素(這也表示這些元素都維持一定水準,讓人不會出戲),我只能傻傻地望著螢幕,覺得有一點點憂傷,但又不會太過沈重,時不時猛地濕了眼眶,靜靜地...有點想也對著深山大叫一句:「你好嗎?我很好。」....

 

 

《情書》的故事有種單純的古典美,或許是過去20年常被拿來仿效,時至今日觀看時,就會覺得這種編排頗為熟悉,但當然後世之作都比不過元祖。《情書》劇本講述博子失去未婚夫藤井樹之後,三年來始終放不下這段感情。偶然間得知未婚夫國中時期在小樽的住址,於是便懷著一種浪漫的情懷寫信過去,不料竟收到回信。原來藤井樹國中時,在班上有個同名同姓的同學,但對方是個女性,而博子在查閱住址時,不小心看錯,而讓信件都寄給了這位女的藤井樹。

 

雙方來往幾封信之後,當然感到奇怪,也因此在調查一番之後,雙方便都知道了實情。電影看到這裡的時候,我其實有小驚訝一下,因為我本來以為,他們會通信很久,這麼早就發現這是場同名同姓的誤會,不就表示這段奇妙的關係要結束了嗎?但同時我也覺得,這是這部電影誠實的地方。如果雙方繼續通信,不理會這當中的古怪,那這部電影大概就會變成類似時光穿越的愛情戲碼,夢幻過了頭。但事實上,這部電影是在述說一種悲傷,一種失去、錯過愛情的悲傷,同時它也說著失去代表過的擁有,以及擁有時的、曾經的美好。這是這部電影最讓我喜歡的地方,也是他即使超乎現實的唯美,仍舊令人動心的魅力所在。如果要形容這種魅力,這種《情書》帶起的情感,我會說它有點像一顆玻璃雪球,在某個美好的旅行裡與我相遇,擅自的被我帶回之後,在架上積灰,但時不時,在被我搖動的時候,會盡力地飄起雪球裡的每一粒雪花,很美、很美地飛舞,再緩緩落下。雪球裡的世界很虛幻、很美,但雪球是真實存在的,甚至有點沈甸甸的,捧在我手心裡。

 

回到劇情,隨著電影繼續播放,我很快就明白雙方都知道實情的安排是巧妙而正確的。因為兩位女性,都不是要再透過新的關係去獲得什麼。他們所要做的,是把過去的一些人事物,整理好、用蓋子蓋上、放進心裡一個正確的位置上,好讓自己向未來前進時,不會再這麼搖晃碰撞。也因此電影一開始創造出這樣一個,讓雙方相遇的劇情,如果說是第一段,那麼第二段就是博子開始請女藤井樹,提供自己更多有關已逝未婚夫的回憶。第二段的開始,我就體會到這個劇本的巧妙,因為透過女藤井樹的回憶片段,不是笨蛋的觀眾都可以看出,或許國中時代的兩位藤井樹,是有這麼一點火花的,那種青澀、不確定的感情,安靜地透過畫面與音樂流洩而出,也因此讓這個第二段,多了一些第一段沒有的輕快活潑感,畢竟是場青春戀情。

 

而原本因博子放不下的感情而譜出的故事,現在竟引出了另一段塵封的戀情,堆疊其上。觀眾看到女藤井樹應博子的要求,努力回憶甚至跑回母校的片段,加上女藤井樹跟博子都是中山美穗飾演這一點,不免讓人有種錯亂感,會默默地就將兩位女性疊合。或許,雖然螢幕上是在播放女藤井樹對男藤井樹的回憶,是在播放兩位藤井青春時的羞澀感情,但博子是否在信紙的另一端,默默回想起了一些與成年的男藤井樹的回憶呢?他們交往時的快樂,是否跟這場正在眼前播放的初戀一般,有點害羞、有點不確定、但一樣感覺甜蜜呢?其實我本來以為,女藤井樹有暗戀過國中時期的男藤井樹,但後來發現他是渾然不覺,也蠻好的,徹底增強了這部片的純愛氛圍(笑),也讓博子跟女藤井樹不會這麼尷尬。雖然這一段有提到,博子默默擔心未婚夫,是因為自己長得酷似女藤井樹而喜歡自己的,但我個人認為這個點並不是負面的。博子會在意,印證了他心中仍愛著未婚夫,他害怕未婚夫對自己一見鍾情的原因是男方初戀的延續,呼應了這部片裡博子最初、從一而終的害怕 - 失去男藤井樹。如果,男藤井樹真的只是因為博子長得像女藤井樹,而與他在一起,那麼曾經與男藤井樹擁有的美好,是否都會化為烏有?而其實男藤井樹的逝去,是否早就使博子深深害怕著失去,他如果與秋葉在一起,是不是也會讓過去的一切消失?整部片裡,博子一直都抱著這種小心翼翼的感情,他的害怕透過無數安排與畫面,傳達給觀眾。相比之下,女藤井樹在這一段裡,可說是頗為開朗,碰觸塵封已久的回憶,那個站在白色窗簾旁邊讀書的男藤井樹,突然又變得清晰。女藤井樹在雪花中,拍攝母校操場的片段,我看的很暖心(笑),青春回憶裡的古怪同學及川,更是本片的一大幽默~

 

劇情接著來到第三段,當女藤井樹從老師口中知道男藤井樹已過世的實情,這個令博子害怕接受的事實,第一段裡提及的死亡威脅,回來了,甚至擴大了。第一段以弔念會開場,對於死亡是一種平靜的交代,第二段活潑的青春回憶,使人差點忘記男藤井樹的逝去,但在這第三段,當博子與女藤井樹都知道,回憶裡的那個人已不存在這世上,死亡再次湧現,這次還加上了女藤井樹父親的死亡,甚至伴隨著女藤井樹自己,因為感冒惡化而導致的生死關頭。

 

這一段裡,巧妙地安排了博子與秋葉去爬山,觀眾可以看到博子仍舊懼怕著接受未婚夫之死,直接來到男藤井樹意外身亡的山林裡,這種直接地面對與衝擊,讓博子在山路上,便要求秋葉帶她下山。另一邊,小樽的女藤井樹,感冒惡化、性命垂危,不用說是完全的面臨了死亡這件事,女藤井樹所要接受的,不止男藤井樹的逝世,也參雜著他自己父親的離去。這一段的處理,個人認為真的很細緻,博子他們並未立刻下山,來到山中小屋回憶起男藤井樹,沒有刻意地強迫面對,但也沒有即刻掉頭逃避,博子想起他與男藤井樹相處的時光,是美好的,而他卻還一直想要更多。此時對比小樽這邊,女藤井樹的家人冒著大雪奔跑去醫院的狀況,一靜一動,卻都悄悄地在修正一個記憶裡的錯誤。博子或許終於開始意識到,自己現在的失去,代表著他曾經的擁有,女藤井樹的回憶是女藤井樹的,不是博子能得到的。而女藤井樹這邊,是曾經救不回的父親,對照如今要搶救的女兒。這一段的情緒起伏不大,也不戲劇性,真正猛地讓人濕了眼筐的高潮,還被無預警地留到了天亮。被秋葉叫醒看日出的博子,終於能走進雪地裡,對著帶走她未婚夫的山頭大叫:「你好嗎?我很好。」一次又一次,期間穿插進女藤井樹,躺在病床上,默念著一樣的台詞,唸著博子寫給藤井樹的第一封信,眼角淚水滑落,是在對誰訴說?是因為知道男藤井樹的逝世之後,突然意識到第一封信內容的意義嗎?「你好嗎?我很好。」,多麼沈痛的兩句話。我是多麼地、多麼地想知道你過得好不好,但我無法知道,我只能告訴你、告訴自己,我很好。而第三段,我真的好了。

 

劇情在這邊走入尾聲,如果說電影就這樣結束,我可能也可以接受吧?但是岩井俊二很誇張地,把這部電影硬是提高一個檔次。起死回生的女藤井樹,與終於面對未婚夫死亡的博子,奇妙的筆友關係,到這邊告一段落,不過母校的圖書館學妹們,某日跑來找女藤井樹,遞給了他那本...男藤井樹轉學前,硬是交給女藤井樹,請求她幫忙歸還的書籍。國中時的女藤井樹,過了幾十年後終於發現,在寫了藤井樹一名的圖書卡背後,那個透過男藤井樹的筆尖,畫下的自己。這是一封名符其實的情書。我覺得最厲害的一點是,整部片從頭到尾,都是兩位女性或是旁人,在回憶男藤井樹,但是這一張圖書卡,即使是經過了好幾年,仍舊是出自男藤井樹自己本身的一個訊息,而這彷彿真的,像是從天國寄來的一封情書。

 

 

是說這部片的開頭,我相信大部份的人,都會覺得那是博子,畢竟衣著與之後一樣。不過,我個人喜歡把他解釋成,可以是博子也可以是女藤井樹,或許女藤井樹就是因為跑到雪裡躺著,才會在之後感冒也說不定,衣著的問題不深究的話,前面的開場,就是女方,對男方(天空)無言的交談。好拉可能有點太牽強,不過開頭超美的,我個人偏好給他一個也比較羅曼蒂克的詮釋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hecom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