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6.24英國當地時間早上六點,英國公投 - “英國應該保留歐盟的會員資格,或是脫離歐盟?” 結果確定,過半數的投票者,支持脫歐。

再繼續往下寫之前,先來說一下我的立場跟背景:從2009到2015年,我在英國讀了六年書,住過四個城鎮,完成了高中與大學學業,在過去六年,每年平均有250天都在英國渡過。不過說實話,英國是否要留在歐盟,對我而言,其實不是至關重大的問題,去年已離開英國的我,接下來會受到的影響,說不定根本微乎其微,更何況我根本不是歐盟的人民。但這件事仍舊讓我感到震驚,甚至是憤怒,身為留歐派人士,對於英國過半數人民的決定,我感到失望,甚至跟一些英國、還有歐盟年輕人一樣,覺得遭受背叛,這種情感在之後,我會拿出來多說一點,現在就讓我先來寫一下英國脫歐的狀況與影響(寫之前說一下,本人非專家,自己爬文寫心得而已,歡迎指教討論但拒絕惡意攻擊)。

所以英國要不要繼續待在歐盟的公投,怎麼來的?

根據英國衛報的報導,英國想要脫離歐盟,絕對不是最近突如其來的想法。事實上過去四年的時間,英國政壇都在積極醞釀脫歐的情緒,而這次公投,也是脫歐派人士、以及在近幾年竄出的獨立黨(UKIP),持續煽動人民、施壓政府所得出的結果。英國首相卡麥隆,早在之前就已承諾這場公投的可能性,也因此走到今天這一步,並不是一場突如其來的意外。我個人是相當認同這個說法的,也就是這是一場醞釀已久的過程。過去六年,我可以清楚感受到,英國對我的不歡迎正逐步大過歡迎,簽證條件的翻修、各種費用的調漲等等,都是前兆。

而英國到底為什麼想脫歐?

第一,他們本來就不喜歡歐盟這個主意。歐盟的概念,可說是一個大國家概念,經濟的互通,其實不太可能就只是經濟的互通。過去幾十年,歐盟都不斷地在融合、調整,在各方面都需要彼此的配合。歐洲這麼一個多文化的地方,歐盟的建立其實真的跌破眼鏡,個人覺得很了不起(也很驚悚)。但我覺得這個概念,說真的根本逼死英國。英國到現在還是沿用英鎊,對國境的要求也一直都比其它歐盟國來的嚴格,說穿了就是一直有點勉強地在配合歐盟吧?英國加入歐盟的歷史,我不是很清楚,但在1990年代初期的加入,似乎並非是一場歡天喜地,而是一個 - “因為英國一直是舉足輕重的歐洲國家,所以不能不加入” - 的感覺。

第二,歐盟的近幾年變化不是英國要的。大部份英國認為,現任歐盟的幾個領導人物,對於英國人來說都沒有凝聚力,被認為是不能代表自己的人物,既然如此,為何還要一直受到這些人的牽制?奉歐盟法規為優先?這不是我們要的,我們是我們,他們是他們。尤其近幾年,歐盟在決策上,屢屢涉及影響層面廣泛的政治議題(例:難民議題),這對於原本就排斥歐盟的英國人來說,或許真的很難接受。

第三,近幾年歐洲跟世界都很動盪。全球經濟低迷、中東局勢緊張、難民問題嚴重。面對這些問題,歐盟其實一直在要求他的會員國,一方面當然是為了大家共進退,才能保住體系,這種做法,理所當然就會有人委屈。說實話要英國接受難民,我覺得超不可能= =這一點我不能批評他們,因為這是非常繁雜的過程。不過!不只是難民,其實英國根本就不喜歡任何人來國家吧...經濟低迷導致薪水低、失業率高,不少人覺得這是因為歐盟移民的緣故,根本還沒有牽扯到難民問題,光是正常歐盟移民,他們的到來搶占了原本就在緊縮的工作職位,還一併拉低薪水,甚至連公立小學的名額都會被占去。這就是造成很多人想脫歐的主要原因。

第四,英國政府的無能為力。其實英國政府有在試著掌控移民問題,他們有承諾會去協商並控管移民,所以簽證才會越來越難辦= =。但說實話他們能做的有限,因為歐盟也不可能就對他們開各種特例,所以對英國人而言,英國政府在兌現會控管的這件事情上,恐怕是失敗了,也因此與其坐等無能政府遙遙無期的兌現日,還不如一刀兩斷。

其實這場公投沒有任何實質效力,但為何他如此重要?

這場公投,英國投票率高達71.8%,是自1992以來,最高的投票率。而最終結果是脫歐以52%贏了留歐的48%。雖說我個人認為,這結果還蠻靠近的,但是不可否認,脫歐派仍舊過了半數,而高投票率顯示出這場公投對大多數人民的重要性,也因此這場公投最重要的效果就是 - 召告世界英國想要脫歐了。

好,我剛寫的事情聽起來簡直就是廢話,但如果今天沒有這場公投,就算英國獨立黨再怎麼費盡唇舌,我們也有充分理由去質疑,他不是在為多數人民發聲,反之亦然。可如今結果確鑿,完全的已成歷史事實,在2016.6.24這一天,英國的人民,不管他到底能不能為自己的選票百分百負責,在勾選每張選票的那一秒,傾向脫歐的人就是佔了多數。接下來的任何事態發展,都將會被這件事實影響。即使公投本身沒有任何實質效力,他卻左右了接下來所有能有實質效力的決定。

所以英國要脫歐了?

這個問題,說實話我不認為能在現在回答。或許我們只能說,對,有極高的機率,英國就是要脫歐了,不然這場公投將淪為一場鬧劇。不過,英國要脫離歐盟,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過去幾十年,英國與歐盟其他會員國,共享觀光、學術、醫療、工作、政治、經濟等各層面的資源,擁有非常多的聯繫與契約,要在短時間內把所有事情都重新協調,並依照目前已經發展而成的狀況,加以協商,我覺得根本獵人協會S級難度的任務= =....

可能大家有知道,歐盟有個公約50號,實際情況我不是太清楚,但我覺得他有點像是某種解除按鈕,按一下英國就會像是跳機一樣,被噴出歐盟這架飛機,不過噴出時間有點長,要兩年...下面這張圖我覺得蠻一目了然的,雖然可能簡略了點:

英國如果要脫歐,政府要先向歐盟申請,也就是按下噴射按鈕,歐盟這架飛機才會開始慢慢有動作,慢慢把英國彈出去。當然,一個巴掌拍不響,英國自己自嗨的想離開,oh well可能可以,但依照正常程序的話,歐盟當然也是要同意,雙方才會分的美麗。

那在英國緩慢脫歐的兩年間,到底會發生什麼事呢?

這個問題,米豆想說,不知道!而且就是因為不知道所以我快嚇死了!但其實還是有不少事情,目前已經發生,就像某種連鎖效應,已發生、正在發生、感覺會發生的事情:

第一,英國經濟進入不穩定時期。目前英鎊(對台幣而言)已經跌到43的低潮,雖然英格蘭銀行Bank of England表示,他們已經做好隨時介入的準備,不會讓英國經濟崩潰,但米豆認為一段經濟不穩定期,是必然會發生的事情。目前英國實在太多不確定因素了...首相卡麥隆已宣布辭退,新首相會是誰,目前看不太出來...歐盟其他國家的反應,在開會前都還未解...維持了幾十年的歐洲單一大市場經濟體系,下一步要怎麼改?...種種因素,對於投資者與企業而言,將會是風險,找尋新經濟體系的期間,混亂在所難免。

第二,大英國協崩解的可能性。雖然威爾斯選擇脫歐,但在蘇格蘭跟北愛爾蘭,留歐派才是勝者。意見分歧顯而易見,再加上蘇格蘭先前早就萌生過脫離英格蘭掌控的想法,甚至舉辦過公投,接下來再次要求離開英格蘭的可能性,相當大。只能說這將會再次導致英國的混亂....畢竟這樣會同時跟歐盟還有蘇格蘭協商,雙方面的去更改合作融合多年的現狀,光用想的又覺得是S級難度的任務...= =

第三,歐盟解體。好吧這一步有點驚悚,但英國絕對不是歐盟裡唯一一個想脫離的國家。也因此如果英國開始漫長脫歐噴射旅程,而且狀況沒有差到地獄去的話,下一個脫歐國是否就會出現?凡事總有第一次,但總難保會是最後一次。

這樣看起來,英國脫歐真的跟我們(台灣)沒啥關係,那米豆你到底在在意啥?

第一個在意的因素,不能否認是我在那待了很久的關係。但會這麼在意...大概是因為,英國脫歐對我而言,就像是間接告訴我,我們真的不想要你在我們國家裡吧?我知道這聽起來像是我想太多= =甚至是我在無理取鬧...但是!英國脫歐對我來說,是一種冷漠的表現,就像是你在乎的人心情不好,在你眼前摔上門搞自閉一樣。好拉這個比喻爛死了,要讓大家理解米豆的無聊心情可能很困難,所以我進入下一個在意原因。

第二個在意的原因,在於這張圖:

這張圖其實有點偏頗,但主要反映出的,就是年輕一輩普遍比較希望留歐,而較年長者,會傾向脫歐。老實說,這是一個蠻正常的現象,畢竟對年輕人而言,他們可能生來就有歐盟,歐盟帶給他們可以旅居整個歐洲的方便,他們可能交到來自世界各地的朋友,要脫歐,以後朋友來我家玩,都要申請一張簽證,就算不是超麻煩,也比現狀感覺差一些是吧?反觀老一輩的人,可能到現在都還沒有體會過歐盟的好處,只覺得怎麼越來越多非英國人跑來我家附近,觀光啊、居住啊、工作啊,搞個不好還搶了我飯碗?擠壓我的生活空間。

但姑且不論這張圖背後的緣由,多麼俱有邏輯性,我還是很驚訝,很驚訝世代間的歧異可以如此巨大,到幾乎完全相反的地步。我個人的感覺是,台灣其實也有這種世代差異感,學運、抗爭、草莓族的稱謂、小確幸、專為年輕人開的談話節目...即使不是全部,你是否有一種長輩在努力理解我們的感受?是否有一種他們不懂的感受?是否有一種,時代不同的感受?人類文明與科技的進步可謂突飛猛進,世代間的差異與價值觀因此受到衝擊,造成驚人差距或許也不是太奇怪,但我還是覺得有點感慨...有點難過英國是透過公投,發現世代之間的認知可以差這麼多(還是是我太多愁善感?)。

英國脫歐到底會是好還是壞?就算我覺得擔憂,也不一定就表示他會是壞的。幾家歡樂幾家愁,脫歐對於特定產業,是會有益處的,當然對於其他產業,可能就是負面影響了。

再怎麼辯論,提出再多的看法,未來也只是走一步算一步,圖片中邱吉爾銅像的背影,望著大笨鐘,還真是有點諷刺感....他又豈能料到英國的現狀?脫歐說穿了,是一件打破現狀的事(留歐相對會改變的事較少吧?),現狀被改變時,有點恐懼、緊張、無所適從,但人類這種生物的適應力,其實真的有夠變態,所以世界大概還是繼續運作下去吧?只要川普不要入主白宮就好=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hecom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